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无疑是全球足球迷的狂欢盛宴,但关于比赛时间的争议却从未停歇。尤其是“弊慕时间”(指部分关键场次被安排在亚洲球迷的深夜或凌晨)的安排,引发了广泛不满。国际足联(FIFA)的赛程决策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?球迷的观赛权益又该如何保障?
2018年世界杯的赛程中,多场焦点战(如巴西vs比利时、法国vs阿根廷)被安排在莫斯科时间的下午或傍晚,换算成北京时间则是深夜或凌晨。对于亚洲球迷而言,这意味着需要熬夜甚至通宵观赛。这种安排被中国球迷戏称为“弊慕时间”——既讽刺了FIFA的“漠视”,也表达了无奈。
FIFA官方解释称,赛程需兼顾全球时区,但欧洲市场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占比高达60%以上,导致比赛时间优先满足欧洲观众。此外,俄罗斯本土的安保、交通等因素也影响了开球时间。然而,亚洲球迷的抗议声浪并未得到实质性回应,反而暴露了足球商业化的残酷现实。
社交媒体上,#弊慕时间#话题一度登上热搜。有球迷自嘲:“看世界杯比上班还累”,更多人则呼吁FIFA在未来赛事中优化安排。尽管部分场次通过录播或集锦弥补,但实时观赛的激情与互动感无可替代。
“足球是世界的,但世界杯的时间表只属于少数人。”——某中国球迷的推特评论
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,赛程争议再次升温。FIFA若想真正实现“全球共享”,或许需要更透明的协商机制,而非仅以商业数据为唯一导向。
无论如何,2018年世界杯的“弊慕时间”已成为足球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,提醒着这项运动在拥抱资本的同时,不应遗忘最朴素的球迷情怀。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世界杯历史射手榜|世界杯 巴西|15537182780世界杯精彩聚焦站|15537182780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